我們走到Avenue Junot的盡頭,來到了Rue Lepic。鐮刀形狀的Rue Lepic,一路從蒙馬特山腳下的Rue des Abbesses斜坡向上,一直往上走就會到達小山頂,來到巴黎號稱"觀光客陷阱之首"(mother of all tourist traps)的鐵特廣場(Place du Tertre)。


巴黎的Peugeot跟巴黎人一樣喜歡玩親親

Rue Lepic的坡度相當陡,假如是往上爬的話應該要費點腳力,幸好我們從Avenue Junot下來就是往下走,當然相對地輕鬆多了。從Avenue Junot右轉進Rue Girardon,再往前走到Rue Lepic的轉角,就會來到蒙馬特除了紅磨坊之外,唯一僅存的煎餅磨坊(Moulin de la Galette),目前是由Le Chamarre的主廚經營的餐廳。


嬰兒"車"

繼續沿著rue Lepic下坡,沿路經過一間賣嬰兒和兒童用品的小店,櫥窗擺飾相當俏皮有特色,我們都忍不住進去瞧個究竟。隔壁是一家小酒館(名字不記得了),正好可以晒到下午的陽光,不少遊客也在戶外溫暖的陽光中享受午餐。


梵谷故居,54 rue Lepic


竇加故居,50 rue Lepic

rue Lepic小有名氣的地方,就是印象派畫家梵谷(Vincent van Gogh)和竇加(Edgar Degas)都曾經在這條街上住過。梵谷和他弟弟Theo住在54號三樓,而竇加在隔壁的隔壁的50號;擅長畫蒙馬特也生活的Toulouse- Lautrec的家也在附近轉角。假如你在十九世紀末走在rue Lepic上面,很有可能會撞見這些今日作品拍賣價動輒數百數千萬美元的畫家,和他們一起泡咖啡館、買法國棍子麵包。現在一百多年後走在同樣這條彎曲的斜坡道,還真感覺有點不可思議。


Cafe des Deux Moulins, 15 rue Lepic

rue Lepic再繼續走快到底,就會來到艾蜜莉迷再也熟悉不過的"雙磨坊咖啡館"(Cafe des Deux Moulins)。在《艾蜜莉的異想世界》拍攝前,這家咖啡館是一間再也普通不過的”社區咖啡館”,年老的老闆也一度想把它賣掉去養老。誰知道電影讓它一夜成名,老闆也疲於奔命,每天要接受訪問和招呼把咖啡館擠爆的影迷和遊客。但是他最後還是在不更改變原貌的條件下把它賣掉。

而今天的雙磨坊咖啡館外觀和電影一模一樣,裡面也大致上一樣,只是少了那個賣香煙的吧檯,和艾蜜莉邊倒寫菜單邊偷瞄她夢中情人的那面玻璃鏡子。咖啡館中有名的廁所倒是原封不動地保存著,假如心血來潮的粉絲想就地重演的話也可以。。。





再折回rue Lepic往上走,在rue des Abbesses右轉直走到底再左轉,就會來到rue des Trois Freres(三兄弟街)。


Maiscon Collignon "Chez Ali", 56 rue des Trois Freres

離開擠滿遊客又吵雜的rue des Abbesses,再轉進rue des Trois Freres,感覺像誤闖當地人的住家。比起蒙馬特的觀光景點,這裡安靜祥和,讓人不禁放慢腳步慢慢欣賞。來這裡的主要原因,就是要找電影裡另外的一個拍攝地點,就是蔬菜水果店Maison Collignon。這家店的老闆是個叫阿里的中東人,雖然電影已經是六年前的事,但他還是很熱心宣傳這部電影以及他這家店跟它的關連。店前貼著電影的黑白劇照,以及販賣電影的DVD和相關產品。




(延伸閱讀)
Metropole Paris: Review - "Van Gogh Walks, Paris"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g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